第一篇:平凡读书者的心得 平凡读书者的心得 读书使人进步。法官作为职业,无论是过去要求的法官精英化,还是而今追求的法官平民化,都在客观上要求法官具有渊博的知识,这其中既包括诸自然科学的规范构成,亦包括社会科学的鲜活存在,特别是面对日渐纷杂的生活模式,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光陆怪离的主流思潮,渐行渐进的管理创新,作为法官的我们,的确是该静下心来选择性地好好地读一读书,借以厘清我们对自己如何从事法律工作或者讲怎样做好法官有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却着眼着手于最基层的工作。 我最近读了几本清代人撰写的笔记体自传,其中以狱讼篇为最多。从其内容看,似乎在对个案的论述,而文中所透露出的都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分析,这种分析自然就是对个案处理结果的理论支撑。由此我在思索:社会生活是历史长河中的滴滴水珠,各自有着特定的光彩。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各种矛盾共存期,人民法院作为化解纠纷和矛盾的重要阵地,人民法官作为突击队员,是该有敢冲硬拼、舍我其谁的气势。冷静地、平静地面对矛盾,耐心地、细心地面对群众,理智地、现实地寻找办法,合法地、合理地解决问题。毋庸讳言,人民法院目前的工作的确是千头万绪,而尤以信访维稳为甚。我在想,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稳定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要内涵,我们要从根本上开辟解决矛盾的渠道,创新化解纠纷的办法,一味地“拖”,以“过关”为目的的思路是不正确的,如果讲维稳信访是水的话,那么鲧“堵”而死,禹“疏”而王就是历史给我们的指引与启示。 凭心而论,人民法院和法官消耗在维稳信访案件的财力和精力是惊人的,这样的付出是在浪费,已经有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此颇有微词。我们回顾新中国 60 余年的发展历程,长期上访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为什么在现在党的政策这么英明、物质生活这么丰富的情况下,却显得这样的激烈,涉及维稳信访的机关部门甚或到了束手无策的地步。我个人认为真正的原因就是信仰的缺失和原则的崩塌。真、善、美就应该是第 1 页 共 12 页社会主义制度下公众的信仰,唯有在此前提下的言论和行为才是民众所向往和追求的,才是整个社会应当弘扬和倡导的,对于无理取闹,乱中得利的应当坚决予以遏制。因上访获利,后来者便纷纷效仿,于是上访队伍愈来愈庞大,甚至出现不同群体、不同阶层有组织地上访。这就是对他们其中部分丧失原则作退让、作妥协的恶果。毛主席早就讲过,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人民法院依循国家宪法和法律行使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