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征税与纳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了解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作用;违反税法的几种表现;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辨别比较的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设计宣传栏来培养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二、教材内容分析本框题主要讲解征税与纳税,学生平时接触较少,但在第一框财政收入中已经涉及,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因此,必须结合第一框内容来组织本框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确征税与纳税的主体及作用,以及违反税法的表现。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税收的含义和特征 依据:税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本课最基本的理论,只有理解税收的本质,才能理解国家征税的必然性,进而理解依法诚信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难点: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依据: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在我国目前影响较大的两大税种,要从它们的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作用等方面掌握,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参加经济活动打下基础四、教学过程回顾第一框内容,为导入新课做准备。(学生复述,强化记忆)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相关知识。我们都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么什么是税收呢?其作用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提到税收,对于我们学生来讲好像是很遥远的事情,与我无关。其实税收就在我们身边。展示课件:交通、医疗、教育、国防等。探究:以上展示的内容与我们息息相关,思考其经费来源?(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学生:来源于财政收入。教师: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与我们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税收发生着联系。信息展示:在汉语中,“税”字由“禾”和“兑”两字组成。 “禾”指农产品,“兑”有送达的意思。英文中的“税”字“tax”,意指为公共目的向政府支付货币。探究思考:1、你能从字义上说出什么是“税”吗? 2、概括东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学生结合教材讨论,发表见解。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都说明了税的特点,下面我们能不能结合刚才课件所展示的事例及同学们的回答,概括出税收的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展示答案。教师:刚才同学们的观点都很好,税收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课件展示)由谁征收——国家为何征收——实现国家职能凭何征收——政治权力征收依据——法律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