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铁还需自身硬第一集《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心得体会 观看《打铁还需自身硬》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心得体会范文【篇一】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干部监督,是十八大报告传递出的一个强烈信号。11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与学术界人士座谈时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指出了我们制度建设中一个严重的文化障碍。 西方制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性恶论假设所有人都是坏的。把权力关进笼子成为现代政治理论的基本共识,从而使制度设计走向法治化。 我们的文化强调人性善和大多数人是好的更希望道德自律和道德约束,注重信任,忽视监督。深入地分析,是缘于面子与人情。鲁迅先生说:面子是中国人精神的纲领。这是我们文化中一个很不好的基因。监督谁,似乎就是不给谁面子,被监督的人,也觉得没有面子。 传统文化认为:用谁,就要全面地无条件地信任谁,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孙权之于周瑜,刘备之于诸葛亮,完全地信任,完全地放手,千百年来传为美谈。传统文化中的士大夫情结:自认是赤胆忠心,天地可鉴,但接受不了被怀疑,被监督,视不被完全信任为屈辱。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中西两种文化的源头,使西方惯于对事不对人,中国则亲亲相隐,不言人短,不论人非。这种文化潜意识成为监督制度建设的深层次障碍。 现代人才观认为。疑人可用,用人要疑。人随着环境的改变,世界观、价值观在不断地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人都是可被怀疑的。如果疑人不用,将没有可用之人。只能是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既要给人才以施展的天地,又要有严格的监管。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识人是非常困难的事,客观地说,许多出问题的官员在被提拔时还是比较优秀的,上级也是出于公心的。再好的干部不置于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下,都会有蜕变的可能。主观的伯乐相马要变为客第 1 页 共 19 页观的考场试马,赛场选马。再值得信任的马,也要被套上缰绳,不能任由天马行空。许多革命先驱最后走到革命的对立面,说明昨天的辉煌与正确并不是明天可靠的保证,这就要用制度约束,保持合理适度的怀疑,监督贯之于始终。 人是矛盾的复合体,集善与恶于一身。正是因为人的复杂性,在用人上,要信任与监督并重,以信任弘扬其善,以监督防范其恶。历史已反复证明:权力的制衡、严格的监督远比个人的自觉更可靠。 监督是最大的爱护。应当承认,许多倒在贪腐上的干部,是有能力、有头脑、有胆魄、有政绩的,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