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2007 年北京工人体育场正在为迎接奥运会进行大规模的改建。30 年前,这里曾经成为世界的焦点,在 1977 年的一场足球赛上,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两年多的邓小平第一次公开亮相,日本共同社描述道:数万观众撇开比赛,霎时都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狂热的掌声,美国新闻周刊的评论认为,在经济事务方面预计他将逐渐发挥关键作用。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10 年间中国百姓的生活几乎没有得到改善,1977 年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超过两亿,中国经济与世界的差距也在日益拉大,而就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四周出现了经济迅猛发展的亚洲四小龙,中国将如何选择前进的方向,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关头复出的邓小平将如何带领中国实现伟大的转折。第四集:伟大转折1976 年 10 月“四人帮”被粉碎。经历了十年磨难和挫折之后,人们开始企盼着新的生活快些到来。但是,很快出台的“两个凡是”,再次让人们陷入困惑,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还要继续走“文化大革命”的老路? 1977 年秋天,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因“文革”而中断了 10 年的高考制度,使 570 万中国青年获得平等考试的权利。几个月后,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数千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科学家获得了新生,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逐步展开。 人心所向,正在汇成一股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1978 年 5 月,《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剑锋直接指向“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此在全社会展开,邓小平说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简直莫名其妙。随后,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纷纷表示支持,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文化大革命”后的中国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 年 11 月中央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作了一个主题发言,在三张 16 开的白纸上他写下了后来影响中国进程的 400 多字的发言提纲,“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的这篇讲话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它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