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心得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高我们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学校组织我们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国家颁布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出台《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紧迫性和不确定性四个特征。一旦出现突发事件,问题势必波及全国,不但使得社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危机,更会双重打击人民群众对社会和政府的信心。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将负面影响减到最小,同时重建社会对于政府的信心,是政府和相关职能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 当前我国处于高风险时期,灾害的种类多,事故发生频率高,损害严重。据统计,在我国进入现代社会后,每年约有 20万人因突发事件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3000 亿元。2003 年的“非典”、2004 年的“禽流感”,以及 2008 年年初南方地区的冰雪灾害、五月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上带来严重影响,其影响和损失深远,难以统计。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法制的建设,制定了许多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以及文件。但是由于没有统一协调的法律,我国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应急管理制度和机制仍然存在明显缺陷,政府的危机意识不够、责任不明,行政机关的应对能力不强、协调性差、预警救援等各项制度和机制不完善,公众自救意识不强、社会广泛参与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因此,颁布一部法律用于预防以及应对突发事件,将突发事件的应对由依靠经验转型为依靠法律,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2007 年 8 月 30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并于2007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期,同时第 1 页 共 3 页也是矛盾的凸显期,社会贫富差距扩大,面临道德危机,食品安全问题和生产安全事故频频出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各种涉及的经济、民生利益诉求的潜在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意义以及特点 国家及时颁布出台和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对于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科学组织、依法应对、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