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学习心得 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03 年 8 月 25 日 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形势下实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迫切要求,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坚持“富裕农民,首先要减少农民”的指导思想,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县辖六乡一镇,20 个行政村,县域总人口 6.48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 23510 人,劳动力 11255 人。现有富余劳动力 1360 人。近两年来,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 2001 年转移 493 人,创外出劳务收入158.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61.9 元;2002 年转移 1009 人,创外出劳务收入 172.3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92.1 元。今年上半年全县劳动力转移人数达 582 人,从事第一产业 235 人、第二产业 77 人、第三产业 270 人。截止 6 月底,劳动力转移已实现人均纯收入 43 元,为全县完成劳动力转移增收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农村劳动力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常抓不懈,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土地、税收和转变政府服务职能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企业来投资建设。等企业相继落户。截止目前,全县共引进农业开发、石材、工业加工、旅游开发等企业 85 家,这些企业的引进为我县农村劳力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劳动力 760 余人。 (二)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围绕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劳务空间。我们把坚持特色种植作为农业结构第 1 页 共 6 页调整的重点,狠抓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按照抓大扶强的原则,对等特色农业综合开发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已成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这些龙头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企业与农户之间逐步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今年,全县以葡萄、番茄、辣椒、红皮甘草为主的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到 3.8 万亩,占总播面积的 21.7%。带动农户 986 户,吸纳农村劳动力 235 人。 (三)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农村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