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讲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几点认识和心得 我对讲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几点认识今天,受陕西中医药大学马院欧阳院长的邀请,以线上方式与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各位老师就教学问题进行交流。我自己原来一直坚持上这门课程,从上学期开始,由于行政事务太多,包括今年的上半学期,我都没有上这门课。但是,我一直也在积极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改革。最近几年,有关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与教学资源很丰富,一些高端的形势政策报告会很多也很不错,为大家学习和讲好该课程提供了支持。但是,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报告与课程是两个概念,我们事实上也不能以报告代替课程;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也不能简单地将报告复制成课程、照猫画虎。由于多种原因,今天还不能就该课程的某一讲内容进行研讨,不过后面可以就某一点内容交流一下。 《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与功能目标: 第一,课程定位。必须首先认识清楚形势政策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观点 1。必须明确《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通识课程或者专业课程。目前高校本科 4+1 和高职 2+1 的课程设置,已经将《形势与政策》课明确为思政课必修课。虽然在教学形式上可以探索多种形式,但是,对于课程的要求与其他思政课是一样的。 观点 2。必须明确《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综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任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上的。目前不少高校客观上将《形势与政策》课边缘化,一些思政课专职教师看不上这门课、认为这门课没有技术含量不愿意上。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该课程多为兼职教师在上,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观点 3。必须明确《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单纯的理论课。《形势与政策》应当更多的是理论的应用。能够运用理论对现实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剖析,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只讲理论或者只会举例上课的都不符合要求。 第 1 页 共 4 页 以上三点基本认识是建好和讲好《形势与政策》的基准。 从学校的层面上来讲,按照思政课建设的标准与要求,同等对待 4+1 课程,不可偏废; 从教师的层面上来讲,要充分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与难度,讲好这门课每个专题事实上需要很强的专业性。 第二,功能目标。最新的意见对《形势与政策》的界定。 随着党和国家对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的认识和回归,特别是全国思政工作会、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思政课就是座谈会的召开,全国上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关于教育发展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