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大阅兵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9 月 3 日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的日子,恰逢值班,在办公室和同事们一起看完了整个阅兵式。 1999 年,那是我第一次看阅兵,那年我 10 岁,2009 年的第二次看阅兵,那年我 20 岁。那时我就感慨,等到我下次再看阅兵的时候,大概已经 30 岁了吧,或许会陪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一起在看阅兵仪式。但幸福来的就是这么突然,几个月前听到的消息,今年 9 月 3 号会举行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阅兵,从那时我就开始期待。今天我 5 点多就醒了,起床第一件事,打开电视机,看央视的阅兵前直播,8 点多出门,打车去单位,一直催促司机师傅开快点,不想错过 9 点正式开始的画面…… 在阅兵开始前,千人合唱团唱响一首首抗战歌曲的时候,我的内心异常激动,所有歌曲我以前都唱过或听过,但从未带给我这样的震撼,我想在现场的人们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看到抗战老兵坐在汽车里,用颤微微的手行军礼的时候,他们依然坚定无畏的眼神让我内心涌出一股莫名的感动,老兵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贡献,为我们创建的美好家园,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仪式感,是人类独特的情感诉求,观看阅兵仪式,感受国威军威。 (篇二) 2015 年 9 月 3 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大阅兵是其中的重头戏。这将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 15 次大阅兵,其主题是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近日,随着电视、网络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70 周年纪念“9.3”阅兵仪式的消息铺天盖地,打开微信朋友圈关于抗战、阅兵等词语映入眼帘,每一个中国人都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绪,这样一个日子是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这样的一个日子是愤怒而又自豪的。 70 年前的一声巨响让宛平城的上空开出了一朵血和泪组成第 1 页 共 3 页的“蘑菇云”。我们不会忘记这样一段历史,夹杂着屈辱、撕裂、痛楚、绝望。当年只有 16 岁的广东男孩黄耀武谎称自己 18岁,应国民政府“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报名参加驻印远征军。出发前,全队在黄冈山上举行了一次誓师。如今的黄老革命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到誓师时唱的那首歌:“别矣,别矣,青年有壮志,不灭倭奴誓不归……”。如此历历在目黄老革命一生不能忘怀,我们又凭什么忘记。。日本军国主义者想“速战速决”的美梦终究破碎了。 今天,我再次回忆这段悲壮而可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