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成就数学之美【摘要】倾听是一项技能,是一种素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对于学习个体的学生来说,要能在倾听中传递数学和接收数学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整理内化。如老师能善于创设情境,激活儿童心态,使学生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尊重,并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交往活动。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相互辩论,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开展互补式的信息交流得到灵感,求得真知。【关键词】倾听 数学课堂 反思 对策【正文】课堂改革实施以来,老师们都说,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高高兴兴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们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这种现象,在低段数学课中尤为突出。当然造成这种现象与孩子年龄小、独生子女的特殊性,自制力差有很大关系。但从这也反映了我们教学上的问题。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课堂教学从根本来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多重循环的交流过程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惯性还在,课堂中师生之间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并没有完全改变,学生的发言权仍然牢牢控制在教师的手中:1、师生之间学生倾听的意识不够;如:学生还没说完,教师就忍不住接着学生说2、生生之间倾听的意识不够;如:学生甲在回答时,学生乙也在抢答。3、由于教师的教学指令带来的学生主动式倾听的缺失。其中表现最为严重的是第二项。我认为,造成这三大不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中交流的目标是教师。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与自己无关,只是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一句话就是学生不能或不善于进行倾听。所以说,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会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如果不会“听”,如何学会思考?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生的张扬个性不代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