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读后感范文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学预习不晚,其实不然。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 学之树的萌芽。 课文学习前,学生已经把生字生词、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方法等等,预习得清清楚楚;上课时老师就不用很费劲地去讲那些学生已经明白和掌握的内容,只和学生讨论一些他们理解不深和不能理解的问题就可以了。这样老师就可以留出大量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来做一些拓展方面的工作。比如,引导学生读一些优秀的文学名篇,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为学生将来热爱文学艺术和从事文学创作埋下饱满的种子。这样的课堂教师看着没有费很大的劲儿,非常轻松;但这是一种内紧外松,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课堂的容量是很大的,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最有效的充实。教师动了,学生动了,课讲活了,知识也就动起来,成了行动自如的源头活水。今日的源头活水明天就会成为浩潮的江河,一旦在江河上乘风破浪划浆行船,知识也就顺利转化成了能力。 具体说,预习的好处有四点。 1、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有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源是上课因听不懂而赶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而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新课时所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或遗忘了,由此造成了头脑中知识序列的中断。预习则能有效地接续这个“中断”,提高听课效率。 2、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由于预习时间有限,学生总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等着上课来解决。有了问题第 1 页 共 2 页听课自然就有了重点,目的性和针对性强了,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 3、预习可以记笔记。经过预习以后,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板书内容能迅速做出判断:哪些出自课本,哪些内容是老师补充的。从而在听课和记笔记时,就能知道重点,决定取舍,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 4、预习可以发展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触新课文,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练习、自己检验等阶段。久而久之,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教师布置预习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