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上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信的心理素质更要开发他们善于表现自我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把学习音乐内化为自我的需要,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自觉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从而领悟音乐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借助音乐的神奇力量,促进学生自身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有艺术涵养和高素质的人才。关键词:培养 自信心 身心发展 音乐活动 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老师微笑地说:“哪位同学来为大家独唱一遍?”话音刚落,空气一下子凝固了,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把头躲进了领子里,生怕老师点到名字,这时,老师点到某位同学时,该生则无奈地站起来,红着脸,躬腰驼背,手不停地捏着衣角,显得十分紧张,表情极不自然。 以上的场景,我想每位音乐老师都碰到过,特别是偏离城市学校的音乐老师,究其原因:害羞和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是创造思维的保证。“有志者、事竞成。”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相反,所有的创造者,发明家,有成就者,一般都是自信心较强的人。日本发明学会会长丰泽民曾说过:“搞发明创造的首要“秘决”就是认为创造发明不难。一个人如果在心理上精神上输了,就维以在行动上取胜。建立自信,在当今的社会不仅是一个人追求成功所必备的心理素质,也是当代人应该具有的精神气质。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音乐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那么怎样克服学生不敢在众人注视下表现自己的心理障碍,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让自信心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孕育。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双方,双方在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关系,这种关系统称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不可缺少的条件。 当前,在教育活动中,仍然大量存在着师生关系不和谐、不合理的现象,教师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各种歧视,剥夺和强制的行为仍然大量存在,师生冲突、对立、情绪冷漠、气氛紧张等现象在教学活动中相当普遍,因此,要使学生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大胆,自信的表达,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师道尊严的作风,放下权威的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把学生作为责权主体来对待,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萌发自信心。(一)善待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