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心得体会 一般性的事务是很难令我受启发的,当然不是说我缺乏情商,而是事物本身的感染力。2018 年对每个中国人都有着特殊的记忆,因为中华大地迎来了改革开放 40 周年。我也不例外,今天终于提起笔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挥发。作为一个党培养多年默默站讲台的人民教师来说有感触,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感触更深。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教育、工作是与共和国改革开放齐步走的,共和国的改革开放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由儿童步入青年走向成年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工作的变化。在这 40 年间,改革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所有的动力来源,在今天细细回味我才从内心深处得出,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丰碑,是中国人民辛勤耕耘的开花结果。更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康庄大道。 我来自三线企业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感受到计划经济时代父辈们为共和国建设所做出的一切,父母都是从首都北京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大山深处的陕西汉中,在这里和自己所奉献的企业一道安家立命,为国家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那时候的三线企业属于自给自养型的小社会,我和厂里其他的小伙伴都是从幼儿园到中学一直享受着非常优越的“子弟生”待遇。地方的孩子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对我们的那种羡慕的表情到现在我都历历在目。 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东南沿海已经如火如荼的搞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父辈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市场经济带来的优越性,依然默默的过着钟表般的工作生活模式。好在我最终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走进了西外院,也算是进入了西北的第一大城市 XX 市,那时候的 XX 市除了城市面积比汉中大以外其他的工作生活模式基本上没变,但是大学里的生活接触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也就意味着接触了多方地域文化,或多或少的一些市场理念也逐步进入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在毕业之际,双向选择让我感触到了人才原来也是可以流动的,这时候才感觉到父辈们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弊端。 第 1 页 共 3 页 进入九十年代,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来到了听起来很高大上的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630 中学,头上带着的试飞人的光环,也让自己二十几岁的那种自豪感增添一份更大的实力自信。至少在阎良这座小城感觉自己还是上层人士。因为自己就是子弟中学毕业的,所以对子弟中学工作感觉还是很得心应手的,教授的也都是和自己当年一样的试飞人子弟,比起周边的孩子还是觉得他们是优越的。也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