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地球科学博物馆有感 参观地球科学馆有感 地工 1102 班李威 2011003000 在参观了位于图书馆一层的地球科学馆之后,科学馆里丰富的图片,栩栩如生的化石,精巧别致的岩石样本让我对地球又有了新的了解,特别是在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发展,地球上的资源,自然灾害与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开发方面。下面是我对各个不同方面了解与认识。 地球的构造 地球是宇宙间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绕太阳公转的一个行星。地球的内部构造从周边到中心是不同的圈层所组成,具有同心圆状的圈层构造。依各圈层的构造特点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 2900 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地幔又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地核又称铁镍核心,其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地球的发展 地球形成到现在已有 60 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地球经历了一连串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整个地球历史中可分为若干发展阶段。而地球科学馆里的动植物化石为我我们研究地球年代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太古宙是最古老的地史时期。从生物界看,这是原始生命出现及生物演化的初级阶段。 元古宙初期地表已出现了一些范围较广、厚度较大、相对稳定的大陆板块。元古代的中晚期藻类植物已十分繁盛,明显区别于太古代。 震旦纪是元古代最后期一个独特的地史阶段。从生物的进化看,震旦系因含有无硬壳的后生动物化石,而与不含可靠动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区别。 第 1 页 共 3 页 寒武纪是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开始于距今 5.4 亿年,延续了 4000 万年。寒武纪的生物界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海生藻类为主。奥陶纪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 5 亿年,延续了6500 万年。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奥陶纪的生物界较寒武纪更为繁盛,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其中以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类和腕足类最为重要,腔肠动物中的珊瑚、层孔虫,棘皮动物中的海林檎、海百合,节肢动物中的介形虫,苔藓动物等也开始大量出现。 志留纪是早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本纪始于距今 4.35 亿年,延续了 2500 万年。由于志留系在波罗的海哥德兰岛上发育较好,因此曾一度被称为哥德兰系。 地球上的资源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它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