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郑金洲:教学案例——“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VIP免费

郑金洲:教学案例——“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_第1页
1/4
郑金洲:教学案例——“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_第2页
2/4
郑金洲:教学案例——“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_第3页
3/4
“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郑金洲上海市某中学在课上允许学生插嘴,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一貌似平淡无奇、按教育理论的眼光看来极为平常的现象,却引起了包括中央电视台、《文汇报》、《解放日报》在内的众多媒体的关注,成为世纪初教育界的一大话题。那么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呢?对教育来说提出了哪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呢? 一 “上课插嘴”之所以受到普遍关注,反映了人们对以往教学的不满,也反映了人们对寻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期盼。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的确在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不仅是那些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学生不喜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成绩好一些的学生也对之甚有微词。我曾对一所大学某系四个年级的本科生作过这样的调查,请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对比中西不同的教育传统下的课堂教学,描述出自己所接受的中小学教育中哪些方面是可嘉之处?结果,这些成绩不俗的莘莘学子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对自己曾接受的教育经历予以指斥,丝毫没有对中学课堂的留恋。在问及课堂教学的主要缺陷时,他们大多认为没有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终日由教师包办代替一切是病症所在。这样的调查也许因样本的局限无法作为判断的根据,但的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中小学课堂所存在的问题。如果一种教育的结果是让人们逃避课堂,逃避教育,那么这种教育一旦失去了外在的“诱饵”(如考试升学),就难以为继了。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张扬,可以说是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通病。走进任何一所学校,步入任何一间教室,看到的几乎都是这样的情景:课桌椅整齐地呈几何图形排列着,学生端端正正、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发言要先举手且得到教师的“恩准”,教师站在前面的讲台上,或支使学生做这做那,或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解,“学”在这当中更多地被“忽略不计”了,展现更多地是“教”。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这种带有“驯兽”或“克隆”色彩的教育,学生若不逃避反而倒不正常了。1935年,曾有人对当时的中学课堂作过这样的评论:“今日中等学校之教学,因不谙方法之故,浪费滋多。以下各种情形颇非罕见:(1)国文教员将选文注解写满黑板。(2)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令读桐1城派味淡声稀的古文,或充满了哲学意味的白话文。(3)英文上课时只听到教员讲读,不闻学生有口语练习。(4)算学上课时尽由教员讲,不去引起学生自己的思想。(5)先指名,后发问。(6)复述学生的答语。不但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郑金洲:教学案例——“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