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天 的 怀 念语文 A 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单元史铁生 当代作家, 1951 年出生。北京人。 1967 年毕业于清华附中, 1969 年到延安插队落户。 1972 年因一场大病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在北京新桥工艺美术加工厂工作, 1978 年开始文艺创作。 1979 年陆续发表作品。 1983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 1983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首届“青年文学创作奖”,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等。自学提纲 1. 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 2. 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3. 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4.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会面对母亲的遗像,说些什么? 朗读下面这段话,说一说你从中读到了些什么。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 史铁生《合欢树》阅读思考: 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几件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课文写了四件事: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母亲为了 “我” 隐瞒病情 。母亲央求 “我” 去看花。母亲的临终嘱托。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怀念。 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那些地方感受到的?要求: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勾画出来,再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理解。 母亲这时就悄悄地 躲 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后,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母亲面对脾气暴躁无常的“我”,非常小心谨慎。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俩儿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儿子当时懂母亲“好好儿活”的意思吗?当时母亲的情况怎样呢? “ 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母亲情感变化的词语。“ 挡” “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絮絮叨叨”“ 敏感”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母亲的话没有说完,你能想象一下母亲还有那些话要说吗?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 那黄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