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學年 內地優秀教師來澳交流計劃 系列活動 教學示範語文教案學校培华中学課型诗歌鉴赏執教马骏課題«登高»年級高一課時一课时教材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中国语文》日期2015.3.7教學目標知识与技能: 学习近体诗对仗的形式以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师生互动,品味诗歌意象,鉴赏诗歌语言,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重難點品味意象,鉴赏语言,体悟“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教法情境、诵读、合作、探究、讨论、点拨課前導入 和学生一起回忆几首从前学习过的以"登高"为题材的诗, 想一想:古人为什么要登高?登高最容易引发人们哪些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诗歌登高望远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古人经常在中秋、重阳、人日登高。最初登高有它特殊的意义:与天交流。渐渐的,宗教意味淡去,成了文人的一种消遣。在那与天更近的地方,反观自我,细数人生。一千两百多年前,一代诗圣杜甫,独自走上长江边的荒山,面对着万里江天,看孤鸟盘旋,观落叶飘飞,百感千愁涌上心头,吟出了一首千古绝唱: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满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登高》。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杜甫,公元 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 / 杜少陵 ,号少陵野老。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澳门四校联考(考纲)第 15 题:下列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体诗又叫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与唐代出现的近体诗相对而言。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拘,以五、七言居多,押韵亦相对自由。B.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律诗主要包括五律和七律,每首八句;绝句主要包括五绝和七绝,每首四句。C.律诗的八句中,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所谓押韵,就是韵母相同或相近。D.律诗的八句诗两句为一联,共分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必须对仗。教学过程三、品鉴诗歌,缘景析情 【深入文本,提出问题】1、 诗歌首联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 2、诗歌颔联中的“落木”一词可否换成“落叶”,为什么? 诗歌颔联中的“滚滚”一词可否换成“滔滔”,为什么? 3、宋代学者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