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借助课本上的资料袋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做好分析教材特点和了解学生年段特点的准备,同时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第 18 课,请读课题。 (二)颐和园是我国保持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该怎么读(课题)? (三)今天,颐和园早已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你又想怎么读? (四)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1.按顺序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并学习其中的生字“廊”。 2.思考:为什么要写这样三个词?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说明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3.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相关文字,在原文中加入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请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助? (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 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