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之行 感触颇多龚淑萍深圳此次之行,让我情不由衷地想提起久违之笔,倾泄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共鸣。听完课后,我仍然意犹味尽,踏着回家的征程,我思绪万千。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我深感自己的教学方法几乎淘汰了,再不改革,将不再适应中国教育的现状,也许在若干年后我也会被无情的被教育一线淘汰出局。想到这里,真是不寒而栗!教育改革如何改呢?我认为应该先从自我做起,改变自己不定期读书的习惯。作为一名教师,自己没有满腹经书、博览群书,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成为儒雅之人呢?我们应该跟学生一起读书,读经典,读著作,读绘本,……。同时,也要做个有心之人,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要像教育专家一样,广泛收集教育资源,哪怕是一个广告,一个影片,一个新闻……只要是能为自己的教学服务,都需要留个心眼把它们摘录下来,然后整理编辑成为我们上课的教学素材。这样,学生再也不是为读书而读书,啃着一本教学课本,搞懂几个生字词就算学会了。应该把孩子们从理论的世界带到社会的现实中去,让他们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这个世界,去理解这个社会,成为一个能够参与到社会活动的社会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还给孩子们一个开放的课堂,不要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应该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有交流的时间,有表达的时间,真正做到孩子们才是我们课堂的主角。让孩子们能在课堂上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本领,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整个课堂让孩子们的表现淋漓尽致,那是多么高的一个境界呀!如果让孩子们表达,只是停留在浅薄的知识面上的表达,那等于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专家们说:语言的积累就是在攒钱,表达就是花钱,如果没有长期坚持不懈地积累,到需要表达的时候却黔驴技穷,就好比一个乞丐拿着仅有的几个铜板意想天开地想着做着一笔大生意,让人啼笑皆非。还有些专家说:是人才不一定会表达,但会表达的人一定会是人才。这些足见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孩子们只是手捧一本课本,天天念着一些不需要理解的口水文,老师们还一五一十地解释得一清二楚,看起来毫无漏洞,其实,孩子们早已把语文学得没有趣味,整天听到老师们苦口婆心地唠唠叨叨,只能把老师的话当作美妙的催眠曲。这难道不是语文老师的一大悲剧吗?自从我听到张祖庆老师的《查理的巧克力工厂》、张学青老师的《不老泉》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