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性作业初探范冲小学 袁小利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置于重要的位置,切实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而努力。由此,数学应用性作业便应运而生。所谓数学应用性作业,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继而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一性质的作业。数学应用性作业的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生活,可以由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供或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试着发现、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究。设计时,不仅要注意突出知识上的应用性和探索性,还要注意突出其组织形式上的灵活性:可以设计班级合作式作业、小组合作式作业、个人独立式作业,也可以设计课内作业、课外作业,还可以设计短期作业(一周之内完成的)、中期作业(一个月之内完成的)、长期作业(一学期之内完成的)。数学应用性作业大致可分为操作体验型、知识拓展型、社会调查型和小课题研究型。一、操作体验型应用作业 “人的知识既有传授的,又有必须通过亲身体验、感悟而得到的。我们的教育往往只重视可传授的知识,而忽视了不可传授的知识。”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教授和考查的大都是一些显性的、可传递的知识,即课本上已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这些题目只需在课堂上多练几遍即可掌握,比较容易得到“高分”,但也容易导致“低能”。学生一旦走出课堂,走出书本,遇到实际问题时,常常会显得不知所措。是的,“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操作体验型的应用作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际测量、小制作、小实验等),并根据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或计算,从而解决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中高年级,可结合学生所学内容,让学生动手制作七巧板,高年级的同学还可以让他们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三年级同学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围着操场跑(走)去亲身体验“1 千米”的实际长度;四年级学生学完“简单的统计”后,就可以结合所学的统计知识,布置学生做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