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案(人教版必修 2)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 1 课时)江苏省海门中学化学组 施红专 226100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二、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基本原理。2、学会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三、重点、难点1、 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2、 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四、设计思路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第一节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从能量转化角度看,本节内容是对前一节内容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此外,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本质的拓展和应用。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将本节课内容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创设问题情景,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表现形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火力发电的原理和弊端,从而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阶段:锌铜原电池原理的研究。这一阶段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实验探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交流,并通过补充讲解和小结,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原电池的概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完成以后,教师提出新的问题:一个完整的原电池装置需要什么样的构成条件呢?从而使课堂教学进入第三个环节:原电池构成条件的探究。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活动仍然是以实验探究为主,而教师应在课前就设计好整个实验方案,并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及时提供帮助和建议,使实验探究能顺利进行下去。实验结束以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巩固练习,结束本课。五、活动设计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及说明新课导入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教育资源利用电能是现代社会最清洁、也是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它。那么,当前的发电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