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铁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捞铁牛》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时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明才智。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以及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其中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是文章的重点,捞其余七只,只用了一句话,这样写,既抓住重点又避免了重复;最后才点出和尚的姓名和身份。 3、第五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是“归纳段落大意”,而此项训练是继“给课文分段”之后的又五项提要训练内容。凭借课文,要继续培养学生给课文分段的能力,开始指导学生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学过有关反映我国古代和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成就的课文。如《青蛙的眼睛》《赵州桥》《鱼和潜水艇》等课文。对本文所描写的反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较易理解。 本班学生中下生面广,思维的深刻性、想象的丰富性都很一般,而这篇课文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故事,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因此对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过程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掌握“宋、府、拴、笨、尚、潜、绳、绑、铲、拔、丙、程”等 12 个字的音、形、义,并会写。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宋朝、笨重、熟悉、出色、浮桥、议论纷纷、淤泥、工程家”等词语的意思,并会用“熟悉、出色”造句。 能结合课文,理解课后习题 3 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练习 1 的三个问题。 能按段意给课文分段。 朗读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通过学习,激爱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地认识问题、解决问是的态度。 教学难点: 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如和尚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理解怀丙和尚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原理。 教学方法: 球形教学法 实验演示法 教学媒体: 投影机、投影片、计算机 课前准备: 配合课文的投影片。一套实验器具。(玻璃缸、船、沙石等) 计算机软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1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学习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