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省果洛州XX县区发展藏茶考察调研报告藏茶一个改变青海不产茶叶历史的产业目录一、考察组组成情况二、考察的主要目的三、考察收获四、炉霍雪域俄色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五、xx县与xx县小气候对比六、xx县发展藏茶的可行性七、xx县发展藏茶的总体思路八、前景展望九、辐射带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XX)42号《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xx县把发展藏茶作为发展林下经济、壮大林业产业的主要方向,藏茶为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叶和芽加工而成的保健茶,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XX省甘孜州xx县在雪域俄色茶(藏茶)种苗培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方面经过8年的发展,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xx县与xx县在自然地理、气候土壤等方面有诸多的相似性,因此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为加快xx县发展藏茶,学习xx县雪域俄色茶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20XX年10月21日至23日,xx县政府组成雪域俄色茶产业考察组赴xx县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在xx县政府的大力配合下,考察组考察了xx县城关苗圃、藏茶人工种植基地、炉霍雪域俄色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与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系统了解了雪域俄色茶采种、制种、育苗、培育、栽植、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关键环节,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考察组组成情况xx县委副书记、县长夏吾杰;xx县委常委、副县长王得军(援青);xx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拉钦才让;国家林业局西北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杨永林、王逸群;玛可河林业局副局长李长明;xx县扶贫局、林业局、发改和经济商务局、农牧和科技局主要负责人;xx县灯塔乡党委书记;xx县农牧民代表和相关技术人员。二、考察的主要目的1、考察雪域俄色茶采种、制种、育苗等方面取得的技术和经验,为xx县藏茶人工育苗积累技术和经验。第1页共6页2、考察雪域俄色茶人工基地建设取得的技术和经验,为xx县藏茶人工基地建设积累技术和经验。3、考察雪域俄色茶采摘、加工、包装、销售方面取得的技术和经验,为xx县藏茶加工、销售积累技术和经验。三、考察收获1、制种制种流程。果实采摘、晾晒、粉碎、去皮、去砂、精选、干燥、储存。100斤鲜果加工2-3斤种子,每斤种子300元左右。2、育苗高垄做床,播种育苗,每亩播种量30-40斤,实生苗每亩产苗4-6万株,1年生苗木高生长可达到20-30厘米,2年生苗木高生长可达到50厘米以上,苗圃培育2年可出圃栽植。3、基地建设人工栽植:阳坡、半阳坡造林,采用2年实生苗或移植苗栽植,荒山种植密度每亩167株(株行距2×2米);退耕地、耕地采用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方式,每亩种植密度为222株(株行距2×1.5米)。田间管理:矮化密植高产栽培园,每年施肥2次,除草2次,肥料以厩肥、有机肥为主,适时灌水,修剪促进侧枝生长,病虫害防治。4、采摘加工采摘时间:每年4月中旬至6月底。采摘要求:鲜叶无病叶、紫叶和红叶。(1)极品:嫩芽为主,全芽≥90%。(2)特级:一芽一叶初展≥70%。(3)一级:一芽二叶初展≥50%。加工工艺:鲜叶→摊青→杀青→初揉→烘(炒)二青→复揉→炒三青→烘干(足火)。四、炉霍雪域俄色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炉霍雪域俄色有限责任公司占地面积280亩,经过8年的发展,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职工70多人,制茶生产线2条,制茶机具60多台(套),自主研发了雪域俄色绿茶、雪域俄色-霍尔古藏茶等高、中、低档在内的2个系列、4大类、13个产品,年生产能力50多吨,年产值2500万元。目前公司有俄色种源繁育基地380亩,野生采茶基地8000余亩,人工种植基地29500余亩。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基地化、规模化、科学化、集约化经营道路,规模经济效益已经显现。五、xx县与xx县小气候对比xx县属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冬春寒冷多风,夏秋温暖潮湿。年均温为2.4℃,极端最第2页共6页高温28.1℃,极端最低温-29.7℃。日均≥5℃时间80-150天,≥10℃的时间12-58天。年总辐射量为590.1-606.9焦/平方厘米,日照时数2218-2332小时之间,年均降水量665.3-767.2毫米。主要土壤类型有高山草甸土、灰褐森林土等。xx县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温暖,冬春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