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动用工风险提示与防范1. 关于《试用期合同》员工入职时, 若公司仅与员工签订试用期合同,待试用期结束后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有违劳动合同法。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单独约定的试用期合同,试用期合同不成立, 该试用期开始的期限就是劳动合同开始的期限,此种情形下视为用人单位放弃试用期。据此, 如果后期若与该员工产生劳动纠纷,可能会比较被动,该员工可能据此主张试用期期间的薪资应按转正后的薪资标准发放,以此要求公司补发。建议: 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同新进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其中包含试用期的内容,方为有效的试用期约定。2. 关于试用期期间的社保缴纳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企业应当为试用期员工办理社保缴纳手续。实务中, 企业待员工转正后再为其缴纳社保的做法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后期如遇员工要求补缴,用人单位需要履行补缴的义务。3. 关于加班费按照相关规定,加班费计算基数可以由用人单位和员工双方直接在劳动合同中进行约定;如果没有约定,则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计算。建议:( 1)直接在劳动合同中对加班费计算基数进行约定,可约定为 “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基本工资数额作为员工加班费的计算基数”。(2)建立健全加班审核制度,员工加班应填可《加班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方可视为有效的加班时间,并以此作为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的依据,避免员工因自行加班向用人单位要求发放加班费的情形。4. 关于女性员工解除合同鉴于立法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用人单位在管理上应更为谨慎和小心,更需注意依法操作,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纠纷产生。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女职工“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期间,只有女员工符合劳动合同法第39 条规定的严重违纪、严重失职等情况时,企业才能解除劳动合同,其余情形, 比如第 40 条规定的过失性解除、第 41 条规定的经济性裁员、第 44 条规定的期满终止等,均不得对女员工适用,至少需等到“三期”届满方能处理。此外,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三期”期间调整岗位或调整薪资也是不符合规定的。建议:( 1)对女职工薪资进行特别管理。由于女职工管理的特殊性,企业可以对女职工薪资进行专门的管理,对工作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设定薪资结构,节省用工成本。(2)依法缴纳生育保险。以此缓冲企业在女职工“三期”期间特别是产期工资的支出,将社会责任成本转移。(3)实务中,企业可能会遇到下述情形: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