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米》读后感 看到有人评论说对于《卖米》不敢看第二遍,我深有同感。 我记得我读初中时有次作文被老师拿来作为范文在讲台上念过,不是我写得有多好而是里面的内容在当时来说还是有些感人。我所写的是《我的父亲》。 “在六月的夏天里很热,我放学回到家就开始剁猪草然后又煮好了猪食。在夜幕降临前的晚霞中父亲抱着一个西瓜回来了,我迫不及待的接了过来拿去厨房给切了开来。由于两个姐姐都在外地上学家里就父亲母亲和我,所以我切成了三份,抱着属于我自己的那份就开始埋头大啃。” “第二天,同样我回到家里做完活等着父亲母亲回家,同样的时间父亲准时回来了,但手里拿着的只是半个西瓜,当然他顺手就递给了我说是他在回来的路上已经吃过了。” “周末,村里的小伙伴跟我们炫耀他家里买了台冰柜,可以冻冰棍。为了增加他所说的可信度,他指着我对小伙伴说“小光他爸前两天还拿了西瓜来冻的,不信你们问他”……我当时没怎么在意,也是后来才醒悟过来,应该是父亲拿着那天他和母亲的那份西瓜去冻的,然后第二天再拿给我的。” 时间过得很快现在都 2018 年了,父亲在 2010 年因为脑溢血在地里干活时就走了,很干脆。母亲极度悲伤三个月后我就带着她一起去了山东。我们住工地上,我开塔吊,她就打打杂捡捡小东西在给我做做饭,打工的忙碌让她忘了想父亲忘记了悲伤。在 2014 年我在县城里买了房,我二姐也结婚了,2017 年初年大姐二姐相继生了二宝,我们姐弟仨商量了一下觉得不能再让母亲跟着我在外奔波了,让她带带孩子应该能让她多点笑脸。母亲耐不过我们仨的请求留在了县城里给大姐带孩子,我也耐不住工地的枯燥去了市里转行重新开始。现在一切好了起来,父亲母亲把我们三个孩子养大真不容易,整座山梁上就三个读了高中的,两个上大学的,都是出在我家,我高二下期自己退学的,说来感觉不孝,父亲的心愿其实就是指着我们仨都能上大学然后在工友面前炫耀……现在每年回家我都会先一个第 1 页 共 3 页人回到老家爬上那山梁上祭奠父亲。虽然因为退耕还林山上也没什么人了,只有葱葱郁郁的荒草和已成阴的树林,但我不害怕,因为父亲就沉眠在这里。 当我读完《卖米》时,其实眼泪都已经快掉下来了,差不多的成长环境,同龄人的遭遇,我控制不住自己不去想我的父亲,父亲去的那年他才 54 岁,真的很年轻。子欲养而亲不待…… 北大才女一等奖作文北大女孩的一等奖作文《卖米》,读后久久不能平静。全篇通篇是白描,平实得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