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加强学习心得体会 一、共产党员为什么要加强学习 (一)勤于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是为追求知识而学习。 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年青时家境贫寒,他非常好学,但又买不起书。匡衡的家乡有一个大户人家,家里有许多藏书。匡衡便到这家去,拜见主人说:“我愿到你家做佣人,一个钱也不要。”主人感到非常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只要能读你家的书就行了。”主人于是接受他为佣人,把书借给他读。匡衡在主人家五更起,半夜睡,一边做工,一边读书。有时候把书带回家看,但又因为买不起蜡烛,一到夜晚,屋里就一片漆黑,他就在自家与邻居相连的那块墙壁上凿穿一个小孔,让邻居的烛光透过墙孔射在书上。他便借着这点微弱的光亮读书至深夜。这就是“凿壁偷光”成语的由来。匡衡后来成了汉代有名的学者。 二是为改变命运而学习。 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劝说秦王的奏章前后共上了十次,可他的主张始终没有被采纳,黑貂皮袍穿破了,百斤黄金也用光了,只好离开秦国回家。他裹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籍,挑着行李,很是落泊。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妻子不下织机迎接,嫂子不肯为他做饭,父母也不搭理他,自觉无地自容,于是奋发图强,昼夜苦读。为防止自己读书时瞌睡,就用绳子把头发扎起来系在房梁上,瞌睡难耐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刺得鲜血直流。经过一年学习,大有所成,于是游说赵王,赵王听得十分高兴,封他为武安君,授予相印,并给他百辆兵车,千匹锦绣,百双白璧,万两黄金,让他去游说列国,建立合纵、拆散连横,来遏制强大的秦国,后来身挂六国相印,权倾一时。这就是“悬粱刺骨”的故事。 三是为报效国家而学习。 东晋时,有两位著名的爱国志士,祖逖和刘琨,他们是胸怀大志,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当时,我国的北部地区被匈奴、鲜卑、氏、羌、羯这五个胡族占据,并不时骚扰中原(史称第 1 页 共 8 页“五胡乱华”),祖逖和刘琨经常互相勉励,以打退异族入侵,收复失地为己任。有一次,他们两人同睡一床,天还不亮,祖逖听见荒郊野外传来阵阵鸡叫声,便用脚轻轻地把刘琨踢醒说:到了起来练武的时候了。于是他们就一块起床练习舞剑。以后从未间断过。后来,祖逖和刘琨都为国家立了很大的功劳。这就是“闻鸡起舞”典故的由来。我国古代许多名人也都是爱好学习的典范。大书法家王羲之在绍兴兰亭练字时,每天在门前的池塘洗笔,天长日久,池水变得像墨汁一样,其书法大作《兰亭序》流传千古。大书法家怀素,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