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中的几点体会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巩固“两基”成果,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2008 年,XX 县区县政府投巨资全面实施了“一乡一校”工程,将原来咀头镇的 13 所农村小学合并到黄凤山小学,将黄凤山小学办成了全县最大的寄宿制学校。由于原来没有寄宿的学生,缺乏对寄宿学生的管理经验,其管理的方式受到了挑战。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从“普通学校”到“寄宿制小学”的转轨。怎样的管理模式才更适合“寄宿制学校”呢。这是摆在每个寄宿制学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下面就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谈一点个人粗浅体会。 一、“教学”、“后勤”两手抓 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年龄普遍比较小,以前好多学生的衣食住行都由父母代劳,于是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自理能力差。学生住宿后,学校必须 24 小时对学生实行监护和管理。这样,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工作时间甚至要翻一番。如果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让教师既要教学又要照顾学生的生活,工作量显然太大,教师肯定会吃不消的。而且,管理质量也很难保障,会造成过多的管理盲区,形成安全隐患。那么,应该采取怎样的管理办法呢。根据实践经验,我的方法是综合考虑各个教师的学历、教学水平、年龄、个性特点等,把全部教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教学部,另一部分在生活部(设立生活部主任和主管后勤副校长,教学部和生活部的教师比基本适当)。教学部的教师仍按照原来无寄宿学生时的上下班时间上下班(另加晚自习),主要任务就是搞好教学工作。生活部的教师管理项目包括住宿生吃、住、课余时间的活动、生病学生的管理等等。实行教学部和生活部“交班制”。上课前生活教师将自己管理的寄宿生交给各班的班主任,放学时由副班主任又将自己班的寄宿生交给生活教师。交接时认真清点人数,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为了防止寄宿生走出校门,学校分别给走读生和住宿生制第 1 页 共 15 页作了不同的校卡,校卡上有持卡学生的相片。放学时值周员和门卫严格盘查,切实杜绝了住宿生外出。这样,既能减轻教师们的工作负担,又没有管理上的盲区,学生在校时,学校能全方位、全时段地对其进行管理。 二、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 制度是一个学校搞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正因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