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抗旱救灾效果体会 二是多方调水。充分发挥近几年建成的 90 多万人的人饮安全工程的作用。采取县城往乡镇调水、乡镇与乡镇之间调水、水库与水库之间调水、水库延长管道输水、高处往低处调水、低处往高处提水等办法,提高现有水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是统一节水。在全州水库蓄水总量减少 45%的危急情况下,及时采取综合节水措施,延长水资源的使用时限。在饮水告急的独山、龙里、瓮安三县,及时关停了洗浴业、洗车业,停止对高耗水工业企业供水,压缩日供水计划,并对严重影响人畜饮水的电站通知停止发电,使现有的水资源最大限度的保民生。 四是应急送水。在全州 75 个乡镇基本断水的严峻形势下,水利部门积极调水,严格管水,计划用水,确保重灾乡镇的水源供应。同时,积极参与县乡组织消防车、洒水车、拖拉机、摩托车等为缺水群众义务送水,全州为受灾群众送水 19.5 万车次,累计解决了 60.5 万人的饮水问题。近期,州政府又决定筹集 1000 多万元,购进 126 台运水车分发到缺水乡镇送水。目前,第一批 40 台运水车已由水利部门开赴抗旱第一线。 五是积极找水。全州各级水利部门积极采取帮助群众寻找水源、充分利用未采用的水资源、统一安排打井和动员群众打井取水等方式增加可用水源,目前已打井 435 口,寻找并新建临时水源点 829 处,临时解决了 33 万人的饮水困难。 六是提前备水。各级水利部门重点落实好县城供水的第二应急方案,特别针对独山、瓮安、龙里三县县城供水告急的情况,通过采取寻找新水源、确保库存量、远距离调水等措施,备足的 200 余万方水量至少可以维持供水至 5 月底,加大了县城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七是主动解水。即及时化解旱区可能发生的各种水事纠纷,灾情发生以来,全州各级水利部门充分发挥调解水事纠纷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广泛宣传水资源国家所有,全民共享,动员群众合理用水,和谐用水,互帮互助,共度难关。通过各级水利部门的努力,有效化解各类水事纠纷 78 件,确保了社会稳定。 第 1 页 共 2 页 八是超前兴水。结合此次旱灾带来的启示,全州水利部门认真分析和总结当前全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充分利用中央国家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搞好水资源的普查、水利项目前期规划等工作。立即启动了小型农田水利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提前做好 6 个中型灌区的可研、初设工作,争取国家对我州的水利建设有更大的投入,以逐步改善黔南水利基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