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 年《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多篇 由会员“sbpdx”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2020《时代楷模》“7.1”特别节目。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历史不会忘记发生在闽宁两省区跨越时空的携手相伴。每个倾尽全力付出的身影,都在时空中清晰定格。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2020《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0《时代楷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观后感 中宣部以云发布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漳州部分援宁干部,聆听他们动人的在宁故事,了解他们扎实的帮扶举措,感受他们与宁夏儿女共同建立的深情厚谊。 产业扶贫拔“穷根” “今年闽宁镇双孢菇长势好、产量大,一茬接一茬,成为菇农增收的‘致富伞’。”虽然已经结束挂职,角美镇副镇长曾培煌仍心系闽宁镇双孢菇项目,时不时微信电话联系正在闽宁镇挂职的同事,及时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时光回溯至 2016 年 11 月,曾培煌作为 XX 省第十批援宁干部之一,独自一人进驻有着“东西扶贫协作样板镇”之称的闽宁镇,挂职任副镇长,分管招商工作。 初到闽宁镇,曾培煌便马不停蹄开展调研工作,用脚步丈量产业的宽度。细细斟酌,他发现,闽宁镇竟有些“熟悉”——和角美镇一样,当地也种植双孢菇。据曾培煌介绍,闽宁镇有双孢菇的种植历史,但因技术、气候、市场等原因,发展较为滞后。“而在角美镇,双孢菇是传统产业,近些年探索出的‘双孢菇工厂化’模式,在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种植效益的同时,还不会污染环境。” 然而,将好模式、好做法落地到闽宁,绝非易事。曾培煌第 1 页 共 13 页拿着闽宁镇的宣传材料,不断奔波于闽宁两地。“从 2016 年 11月到 2017 年 1 月,整整 3 个月时间一直在路上,总是刚下飞机,又上汽车,组织参展招商、拜访企业家连轴转。”曾培煌说。 经多方沟通协调,角美镇蘑菇产业园的成功经验终于“移植”到闽宁扶贫产业园,一个由政府推动、国企投资、民企运营的双孢菇工厂化栽培项目在闽宁镇落地生根,目前已建成占地 92 亩、总建筑面积 1.15 万平方米的双孢菇工厂化标准厂房和展示厅,项目可实现年工厂化养殖销售双孢菇 1300 吨,销售收入 1300 余万元,销售市场面向宁夏、XX 省、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份。同时,项目已吸纳当地劳动力 65 人,其中包括 6 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