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战胜利 70 周年心得体会 下面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最新抗战胜利70 周年心得体会供大家参阅。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这句人们早已熟悉麦克阿瑟将军的名言,我要献给“9·3”大阅兵中抗战老兵方阵的受阅人。由 300 余名抗战老兵、英烈子女、抗战支前模范组成的 2 个乘车方队,行进在所有受阅方队最前面。这些年望百岁的老兵似乎回到了当初的峥嵘岁月。特写镜头里,一位老兵全程举着颤抖的右手,敬出一个标准的军礼,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可能没有我的父母年龄大,也可能和我父母同龄。身处阅兵现场的所有人,都向老兵们起立致敬;身在电视机前的更多人,也为此情此景热泪盈眶。 一句在网上流传极广的话,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知道为什么‘70 周年’搞得那么隆重吗。因为可能下一个十年,就没有抗战老兵了。”这虽不是隆重纪念“70 周年”的确切原因,但没有人能否认,对老兵的挽留和致敬,是历史交给今天的迫切使命。我不止一次羡慕地对我的战友,朋友说,你们的父母不仅是你们家的财富,更是国家的宝贝。不断提醒他们多陪陪父母,多与他们聊聊,抓紧时间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整理出来-------我的父母都是没有走过长征的红军,他们在 1936 年就参加了革命,1937 年先后入党,就像“永不消失电波”里的地下党一样,在白色恐怖的上海,在党的领导下,勇敢,顽强地与敌人进行着斗争-------他们虽然没有经历和看到昨天的阅兵的场景,但我相信,他们和他们的战友在天之灵能感到快慰。 阅兵已经过去,老兵们和所有人一样,又都将转入平常的生活。我们无法阻止流逝的时间让老兵们渐渐凋零,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让老兵们的尊严和荣耀永生——在昨天的致敬之后,我们更需要在每一天都对老兵和他们背后那段民族复兴史上难忘的记忆抱以最真诚的敬崇。当敬重历史成为我们的习惯,老兵们才会真正感到安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们需要第 1 页 共 2 页借此认识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