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的问题》读后感VIP免费

《人的问题》读后感_第1页
1/14
《人的问题》读后感_第2页
2/14
《人的问题》读后感_第3页
3/14
《人的问题》读后感 这本书谈论的是人的问题,看上去像是社会学范畴内的论题,但实则上包含了许多领域的思考。作者在序言中阐释了他对当时所处社会背景下人的问题;他先以哲学领域内的争论作为切入点,来剖析后面的问题。在杜威看来,他所倾向的哲学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首要目标在获得关于存在和“实在”的知识,这种知识比较“个别的”科学所用的工具和方法得来的知识更加广泛、更基础、更终极的。依照这种见解,科学(除掉其中的数学)是研究现实的、变化的、偶然的事物;而哲学的目标是关于永恒的、内在的、必然的事物之知识。这种知识是如此首要的和如此终极的,只有它能给与更低级形式的认知对于真理所作出的要求以可靠的支持。 然而,一些哲学家在偏实用性的科学和指导人们追求知识的哲学之间走了一些极端的偏向,在深受中世纪后的政治上、工业上、和科学上的种种运动的影响,而又不放弃陈旧的古典的见解,仍认为哲学的目标在于研究那在种种构成科学的正确认识的题材的背后的和更高的实在,因此“知识的可能性”便成了哲学的主要问题,而有用的知识越来越多,哲学却在忙于供给知识的基础,不是利用已知的东西去指导哲学,所以哲学慢慢退居于幕后,并未忙于主流方向的问题。 与上述哲学家相反的一部分哲学家,却又恰恰走上另一个极端。他们的目标和任务和古代哲学传统所谓的追求智慧的职务完全相符,而他们认为追求的手段不是掌握永恒的和普遍的实在,而是运用科学方法和最好的科学知识与之结合。从而将物理的或生活学上的种种研究方法推广到人生和社会事务上去,这种运动常被称之为实用主义、实验主义、工具主义。 在杜威看来,人的问题不单是个人的生命意义问题,更重要的是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以及如何评判这种价值的问题。这样,人的问题就关系到个人与社会、个人与时代的关系,特别是如何把个人的观点和立场溶入整个社会的思想。杜威对人的关注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这就是当代哲学对人的问题的逐渐疏远,由此导致了普通民众对哲学的日益漠视。 第 1 页 共 14 页 根据杜威对哲学的广义理解,他自然把哲学所关注的人的问题看作是与教育、民主、自由、人性、价值、思维等问题密切相关的。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时代中的个人,是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需求的活生生的个人。但这样的 个人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是由具体社会的教育塑造而成的。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的问题》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