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省旅游业发展“十五”专题规划21 世纪前 20 年,是山东省旅游业大发展、上台阶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大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强化宣传促销与管理,超前谋划,科学规划,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尽快实现旅游强省战略目标。为此,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国家旅游局工作思路,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九五”期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概况 “九五”期间,山东省旅游业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国际、国内市场并举,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省旅游业获得较大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旅游产品逐步完善,旅游促销、行业管理明显加强,各项旅游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拉动和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产业地位进一步确立。 (一)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 国际旅游稳步发展。“九五”期间,国际旅游业虽然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由于我省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营销策略,国际旅游业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 旅游收入及接待情况表 年份 旅游总收入(亿元) 其中接待人数 (万人次) 外汇收入(亿美元)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海外游客 1996 203.78 1.96 187.43 53.16 5150.91 1997 230.00 2.03 213.02 58.50 5488.00 1998 263.82 2.2 245.83 60.80 5844.27 1999 307.18 2.65 285.17 62.20 6428.70 2000 412.6 3.15 386 72.3 7006 “九五”期间,全省接待国际游客 307 万人次,创汇 12 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 2.99 亿人次,旅游收入 1317 亿元。旅游总收入 1417 亿元。 (二)旅游资源开发逐步加快,旅游产品更加丰富 全省现已修复、开发旅游区、旅游点 500 余处。其中,属“世界级”旅游区(点)的有泰山和曲阜“三孔”,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3 处(泰山、崂山、胶东半岛海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6 处(曲阜、临淄、济南、青岛、聊城、邹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处(长岛、黄河三角洲、临朐山旺化石);国家级森林公园 24 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6 处;全省旅游区划形成了“五区一线”总格局。为适应国际旅游市场需求,实现由观光向观光度假型转变,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先后设立了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 15 家,总规划面积 151平方公里,吸引内资 35 亿元,吸引外资 3.8 亿美元。“九五”期间相继开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