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教学方式探讨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教学方式上,不管是作为传教者的教师,还是作为受教者的学生,以及作为载体的教学场所,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的那种单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国家在信息教育上的大力投入以及新课改的要求,都不断要求我们创新新的教学方式。本文将在信息技术下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探讨,以期更好的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变革一、教学方式的现状1、教学方式的现状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不断结合,传统教学方式的不少弊端日渐凸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以及学生缺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亲身体验经历机会。课堂教学过程很多时候成了“满堂灌”、“填鸭式”,学生学习潜能得不到挖掘,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转变这种教学方式势在必行。虽然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结合的越来越紧密,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仔细的体会下,就会发现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多时候还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表面上的。比如,多媒体教学大多数是放图片、音乐或是影片给学生看,或是拿来做PPT教学,还没有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即便是现在开始兴起的网络教学,很多时候也并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说是教育方式的一种改变,仍旧是课堂教学模式。不过是改成了如名师主讲、同步(或异步)辅导、答疑解惑等传统教学程式,表达方式改为将课本、教案、习题等复制到网上,除自由度大一些外,似乎还看不到信息技术给教学所带来的优点。二、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方式的特点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一些短板,呈现出新的特点。1、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传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本、黑板、粉笔、语言表达等等,教学环境单一,缺少生动性,不容易吸引学生。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将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创设出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信息技术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生动仿真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更吸引学生。教学多媒体化可以对课本教材提供有效补充,为学生创设和提供生动的、极为丰富的教材资源和工具书。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给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学生的学习情境更加生动。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素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制作成适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学课件等资源,方便课堂教学的展开。2、教学过程自主互助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为主,讲究的是传授,所谓“传道授业”。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知识的拥有者,教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组织调控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主宰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能“以学生发展为本”。传授,让一代代的学生学会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缺乏相互交流和自主探究,缺少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变得更快捷和简单,学生学习自主化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如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教育网络、虚拟软件库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和导师资源,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特色学习环境,通过收集、鉴别、筛选而获得有用的信息。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完成学习的交互活动,如与同学进行讨论、与教师进行交流,还可以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主动去互相交流,扮演的角色从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广泛意义上的网络学习,更模糊了师生界限,谁都可以在BBS上请教或提出问题,同样,谁都可以在此解答别人的问题,这就无所谓教师还是学生,所有参与者成为一个学习或讨论问题的共同体,学生学习变得更自主和主动。3、教学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