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东兰县民族中学 韦明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意,弄清文章的脉络,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二、教学重点 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三、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增强感知、感悟。2、品读法。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3、讨论式。在讨论中互相启发。4、探究式。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5、比较阅读法。在比较中完成对知识的迁移或延伸。五、教学仪器: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课时: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世纪,加人 WTO、国足出线、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等(投影展示与此相关的照片),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 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二)、播放影片《九一八事变》片段,介绍写作背景。(三)、研读赏析:1、齐读课文 1、2 段,找出“敌论点”和论据,哪些词最富讽刺意味? 投影展示 1: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行。A、“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选自 30 年代的御用报纸B、“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 ――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 C、“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选自《大公报》1934 年 8 月 24 日的社论 D、1934 年 ,由反动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保佑。明确:投影展示 2:1敌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论 据:a、信地信物b、信国联c、求神拜佛老师举一个类似的推理例子:“我们班小明上课爱开小差,小东上课爱开小差,小梅也爱开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