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的途径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2013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县域作为我国最基本的综合行政单元、联接城市和农村的空间载体,拥有种类多样的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地形地貌,同时也汇聚着大量的城乡人口。县域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将会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产生巨大的增量效应。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人口主要分布在县域范围内。加快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不仅有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而且可以推动工农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产和收入水平,扩大消费、拉动投资、催生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县域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大城市人口承载力越来越接近饱和,特别是受大城市高门槛、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的多重压力影响,大量农村人口很难通过“异地转移”进入大城市实现市民化。通过提高县城和小城镇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产业和优势要素聚集能力,提升城镇品牌和经济实力,能够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短时间内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县域城乡统筹发展进度。通过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引导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并协调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县域新型城镇化是工农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县城和小城镇作为县域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的空间集聚载体,在城镇和农村各种要素配置流动中发挥着枢纽作用。产业空间布局关系到区域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对人口空间流动发挥着引导作用,人口集聚和产业结构调整又会对城镇功能提升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通过不断拓展城镇和农村的产业及公共服务功能,加速农村人口职业分化和土地资源的聚合,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并与城镇二三产业协调联动、融合发展,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可有效促进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各具特色的资源禀赋和人文地貌又会形成诸多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板块,打造区域特色产业新优势,为城乡、工农融合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县域新型城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引擎。县域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互动、工农互惠、文化传承为主线,将更多先进的技术和要素向农村配置,以城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