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下)语文学科导学案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 敬畏自然》 课时: 2 课时 班 级: 小 组: 姓 名: 教学流程:导 入 新 课 ( 分钟)预 习 ( 分钟)探究( 分钟)展示( 分钟)小结( 分钟)测评( 分钟)【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词语。2.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论证思路,初步了解本文的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及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3.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含义,了解反问的作用。4.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严春友,男,1959 年 5月生于山东省莒县大砚疃(tuǎn)村,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74 年在 本 村 初 中 毕业,1979 年考入山东 师 范 大 学 历 史系,1983 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1986 年获哲学硕士学位。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主要论著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精神之谜》等。其中“大自然的智慧”一文入选 1998 年中国散文排行榜。2、本文在文学体裁上是属于一种议论性的散文,也就是说本文的写作表达 方 式 主 要 是 议论,但又具有散文的性质,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 言 、 文 学 的 语言,并且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比如有比喻、拟人、反问,又采用了对比的 手 法 来 阐 述 道理,而比喻修辞和对比手法在议论文中又称为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读一读,写一写,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蓬蒿( )( ) 咫尺 ( ) 狼藉 ( ) 呐喊 ( ) 不自量力( ) 相形见绌 ( )精巧绝伦( ) 美味佳肴( ) 沾沾自喜 ( ) 深邃 ( ) 鲲鹏 (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① 用“ ”线划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说说本文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② 作者是如何得出“人类应敬畏自然”这一结论的呢?是如何来论证其观点的呢?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阅读课文,抓住每段的中心句,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根据提示,完成填空。首先,作者否定“ ”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智慧与 的关系,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到论 ,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的其他事物实际是 关系;最后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