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一张白纸吗 在应试教育制度的今天,我觉的要做到因材施教太难了。老师不可能有那多的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成绩上不去、升学率上不去怎么办?老师也是人,也要养家糊口。所以每个老师只能选择枯燥无味的知识课堂,放弃生命课堂。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只能等待我们的教育制度的改革。但如今已实行新课改,说明我们政府一开始重视教育了,那么作为老师就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为目标,因材施教。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还要重视学生的现实经验,别把学生都看成是一张白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设立与学生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相吻合的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包括知识起点和学生起点,也就是学生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逻辑起点是指按照教材学习的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基础;现实起点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新内容的学习所必须借助的知识准备和经验积累。一般来说,学生的现实起点往往高于学生的逻辑起点。又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以及个体学习差异,他们的学习起点也就各不相同。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可见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往往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所以在课前要弄清:“我们的学生需要学些什么?在学习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什么样的一个基础?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这样才能为学生开创一个更为广阔的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因此教学起点要合适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与同化,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其次,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由于教学背景的变化,现代所谓“因材施教”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操作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仍在观念上包含上述意义外,有了更新的、更丰富的含义。“材”增加了“才”的内涵,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