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小草》是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主要以“花草树木”为主题,课文主要描写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借“小草”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人们对小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民情。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取了自主阅读、情境感受、感情朗读、说话练习等方法。本次教学设计,我在教学时作了如下尝试:一﹑整体感知课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急于学习课文的内容,然后进行朗读课文,从整体谈一下自己感受。学习第一自然段,我引导学生质疑:小草没有鲜花的绚丽多姿,也没有松树的高大,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小草呢?以这个问题贯穿整个课堂始终。这样设计,便于学生产生兴趣,并且为下文学习铺垫。二、 再读课文,细读体会。在学生对小草的高尚品质整体认识后,我引导学生再次认真读课文,并概括第二自然段内容,随后引导学生古诗的意思,随后我总结这个自然段的结构,以古诗开头,下面的内容都围绕古诗来写的,采取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的。为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垫定了基础。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诗的韵律和现代文的抒情,更要把小草的顽强精神读出来。采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总结出小草高尚品质:顽强的生命力,到处都能生长。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在课堂上对小草内在含义的枯燥讲解。并且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也易于调动学生的思考。三、回归整体,感受方法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小草的高尚品质给你哪些启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段课文的结构方式。并强调这样写的好处。让学生对本文内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一堂好课的结尾,对学生所学知识起着强化作用,对学生的思维起着整理作用,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起着升华作用,犹如一曲美妙的乐章结束时,让人感到余音缭绕,回味无穷,收到课已尽,趣无穷的教学效果。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的设计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提供平台,让学生和文本、教师、同学互相对话,充分而大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感。这节课不足的地方是:虽然对文本已经认真研读,但后来在教学中还是发现了漏洞。在最后总结应该学习小草的什么高尚品质时,应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就更好了。自己的语言要精炼些,教学评价语丰富些。老师在教学中犹如演员,角色的把握非常重要。时刻关注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