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合唱音准的十大原因及解决手段 【摘选自《中国古典音乐家网》】 合唱是人声的华丽造型,合唱是人声的和谐交响。在合唱训练及演出中,经常会遇到音准方面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合唱艺术的表现力。引发合唱音准问题的因素有许多,指挥及演唱者要善于分析合唱中出现音准问题的真正原因,从而找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笔者根据自己三十多年从事声乐演唱、教学及合唱排练指挥的一些经验和感受,试举出合唱中易产生音准问题的十大原因及解决手段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并希望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点。 一、因演唱速度造成的音准问题 因演唱速度引起的合唱音准问题表现为:1、在演唱快节奏作品时,声音容易偏高;这是因为在演唱快节奏作品时,演唱者的心跳及脉搏会随之加快,由此引发演唱者激情过度,而激情过度容易造成演唱者气息浮浅,喉部肌肉群及声带张力失控,从而导致合唱中音准偏高。比如:在演唱《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一段时,若把握不好换气、用声的技术要领,就容易出现音准偏高的情况。解决的手段是:调整好呼吸,换气动作一定要短促而坚决,先在中等速度下练习,要唱满每个音符的时值,不论强唱还是弱唱,声音都不要发虚,在确保音符时值和音准的前提下逐渐加快速度,这样就可以避免快节奏演唱时所引发的音准偏高情况。2、在演唱慢节奏作品时,声音容易偏低;这是因为在演唱节奏缓慢冗长的作品时,演唱者不够兴奋,容易产生情绪懈怠的情况,由此导致气息及横膈膜的力量保持不够,声带张力及喉部肌肉群过于松弛,从而出现音准偏低的现象。比如:在演唱柴可夫斯基《金色的浮云》结尾处缓慢的二拍子时,处理不当极易造成音准偏低。解决的手段是:演唱者要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指挥要强调音乐的律动和旋律的流动性(piu moso)。启发演唱者在慢的节奏里寻找一种积极的用声状态,声音不要疲沓、气息不要懒散,这样,在演唱慢节奏作品时,音准偏低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 因演唱力度造成的音准问题 在合唱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演唱力度把握不当也会影响合唱音准。比如:1、在演唱强音、或者渐强的乐句时,容易出现音准偏高的现象;解决的手段是:排练时,先不要用太强的音量,声音渐强时,不要急于把幅度做的过大,待气息有了很好的支撑、音准可以控制之后再逐步加强力度及渐强幅度。2、在演唱弱音、或者渐弱的乐句时,容易出现音准偏低的现象;解决的手段是:在演唱弱音、或者渐弱的乐句时,演唱者的精神状态一定要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