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读后感:心的信仰,新的担当 心的信仰,新的担当 ——读《红色家书》有感 严高婷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红色家书》是中国共产党元勋们在革命斗争期间的家书的合集,该书通过挖掘革命英烈及其家人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既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又体现了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育。在认真诵读《红色家书》一书后,不但使我自身的思想水平得到提升,也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引发了新思考,增添了新动力。 坚守一份信仰,至死依旧不渝。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热泪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写道:"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乎哭。你看,疆场上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每当读到这样的场景,心中总会感动不已,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由许多像冯庭楷这样的战士用生命换来的,这些革命先烈以国家民族独立解放为理想和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在的我们仍然需要向革命先辈学习,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加强学习加强素质,通过学习革命先烈对事业至死不渝的执着追求,转化为乐于敬业奉献的职业素养,以辛勤的汗水、默默的耕耘成就出色业绩、创造美好生活。 多做一年工作,多一年的奉献。1927 年,年仅 31 岁的黄竞西再次被捕入狱。上次被捕后,他已料到不能再生,经营救后,他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这次被捕,他屡遭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依旧宁死不屈,认为"为党牺牲,本我素志。",并希望战友们"继续前进,万勿灰心".如今我们远离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空,不再有硝烟的弥漫,读着这些语第 1 页 共 2 页言质朴、感情真挚的家书,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铭记历史。奉献精神是一个人最高贵的品质,青年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院未来的引领者,如果不讲奉献,只论索取,那么就无法担负院创新发展的重任,更无法取信于人。因此,我们更应该率先拥有"人生有限,奉献无涯"的思想境界,把实干作为推进工作的最好办法,真正成为院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一代革命青年,一代历史担当。1949 年,叶剑英元帅致女儿叶楚梅的信中写道"你识,为建设全新的中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