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恋》读后感 一阵风吹来,大门外走进一家人,走在最前头的是个小女孩,那微卷的褐发、大大的眼睛、圆胖矮小的身躯,好像她。 她像这个小女孩这么大的时候就在钢琴前埋头苦干了。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在做什么。我努力地回想。片段的记忆里,在家门外吃沙喝土、骑马打仗;父亲的疼爱、母亲的怀抱,到处都是安全堡垒。 为了找资料,我又去了趟图书馆,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钢琴之屋”已不复见,只剩下一片草丘和几棵大树。我在图书馆里,耳朵听着她各时期的录音,眼睛看着一张张她幼时、少年、成年的照片和剪报。数十年的人生,压缩成连串声影。我思潮起伏,有些透不过气来。 一切都真实得如昨日之事,却已久远。那晃荡着双脚弹琴、有着甜美脸庞的小女孩如今已 80 岁。人生中所有好的,不好的,快乐的,不快乐的都已过去。岁月悠悠,无情却公正。辉煌人生或失意人生都会过去;成功得早或成功得晚,也会过去。想必她很早就悟了这点。 她~露丝.史兰倩丝卡,1925 年 1 月 15 日出生于美国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父亲约瑟夫.史兰倩丝基是美籍波兰裔小提琴家,母亲桃乐丝.戈德凯恩德的父母是来自波兰的犹太后裔。史兰倩丝卡的父亲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伤及手腕,无法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便计划由他的第一个孩子来完成他个人在音乐上的伟大目标。史兰倩丝卡就是这个不幸的孩子。 她 3 岁半便开始接受父亲每日九小时的严苛训练。4 岁演奏第一场钢琴独奏会,5 岁全家为了她的音乐教育移居德国。因为父亲严厉的督导与欧美两地众多名师的教导,她于 6 岁在柏林,7 岁在巴黎,8 岁在纽约成为一颗闪亮的新星。各地的邀约让她的年薪高过当时的美国总统。金钱使父亲的伟大理想变了调,在他错误的引导下,史兰倩丝卡面临青少年时期痛苦的自我迷失。15 岁时与父亲决裂,自舞台上消失,更于 19 岁离家出走,与乔治.伯恩结婚;这段婚姻于 1955 年结束。 自 15 岁起,经过十年演奏生涯的中断与自我价值的探索,第 1 页 共 8 页她慢慢地明白,音乐乃是她个人生命的延伸,与人有心灵交流的演奏是其生命存在的价值。1953 年,28 岁的她,在历经艰辛后终于寻回自我,独立而勇敢地站起来,再度成为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 1964 年,由于繁忙的演出造成健康严重的耗损,她接受了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音乐系的聘请,任驻校艺术家,开始了演奏与教学并重的生活。三年后与该校政治系教授詹姆斯.克尔博士结婚,这是她幸福美满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