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反应动力学25/3/42开题报告 — 2传统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开端。原污水从曝气池首端进入池内,由二次沉淀池回流的回流污泥也同步注入。污水与回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液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动至池的末端,赢出池外进入二次沉淀池,在这里处理后的污水与活性污泥分离,部分污泥回流曝气池,部分污泥则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活性污泥法的概念 25/3/43开题报告 — 325/3/44开题报告 — 425/3/45开题报告 — 5活性污泥法的物料平衡 25/3/46开题报告 — 6生物处理动力学和数学建模的意义 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功能设计中,往往采用经验与半经验的方法,这些方法未能反应生化过程中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难以经济合理的设计污水处理系统,也难以预测和指导处理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生物处理动力学研究进展25/3/47开题报告 — 7指导系统的设计 经验设计不够经济合理,定量化程度不够;通过数学模型模拟相应过程,进行理论设计,使设计更切合实际情况。25/3/48开题报告 — 8模拟处理系统的实际过程,指导生产实践,进一步实现运行管理的自动化。对废水处理系统的不同情况进行模拟,改变参数,通过模拟计算的方法输出结果,反映各种不同情况,代替或部分代替实验,节省人力物力。25/3/49开题报告 — 9生物处理数学模式 50 年代以来,国外一些学者把反映生化过程机理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引入废水处理领域,提高了人们对废水生物处理机理的认识,是处理系统设计和运行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美国的Momod 、 Eckenfelder 、 Heukelekian 、 Lawrence 、 McCarty 、 McKinney 、 Andrews 对废水生物处理的动力学研究奠定了这一领域的基础。 25/3/410开题报告 — 10基质(底物)去除动力学:有机底物的降解速率与有机底物浓度、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微生物降解动力学:反映微生物增殖速率与有机底物浓度、微生物的量之间的关系;基质降解与微生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基质降解、微生物生长与需氧量和营养量之间的关系。对生物处理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5/3/411开题报告 — 11– 近年来,应用数学工具建立数学模型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复杂过程进行模拟。 1983 年国际水污染研究和控制协会( IAWPRC )成立课题组,对已有的悬浮生长反应器的模型进行评估从中提出切合实际、可以在实践当中应用的数学模型,专家组经过 3 年的研究于 1986 年推出 ASM1 ,相继于 1995 年推出 A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