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观后感—12 电信 3 王艳玲 12 电信第二党支部王艳玲 四月份的党课上我第一次观看了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专题片《基石》,它讲述的是 1938 年之后广东成为重要抗日战场时期岭南大地上中国共产党人和南粤儿女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动人故事。片中生动的叙述让我数次感动到热泪盈眶,一次又一次为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精神和人民群众用生命,热血和忠诚支持革命的事迹深深打动。 片中几位英雄母亲的事迹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当中,三个儿子牺牲在战场上仍无怨无悔支持革命的李淑桓,在把所有孩子都送上战场之后自己也参加了游击队,擦干眼泪,割舍柔肠,为了她心中的那份信仰与等待而昂起头,踏着亲人的血路勇敢前行。同样还有在孩子牺牲后自己参加革命,不怕牺牲照料革命战士,被称为“红军阿姆”的革命母亲李梨英,为了不暴露游击队位置亲手捂死刚满月的儿子的何丽清""不光是这些伟大的母亲们,在战火纷飞的艰难时代,有数不清的普通老百姓为了保护红军战士牺牲性命,东江抗日根据地百姓生死相助保护游击队员何瑛,XX 县区苏区镇,革命群众为了掩护苏区革命武装不惜“血流成田”,中山石门乡石门镇 41 个普通百姓用血肉之躯顶住日军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愿透漏游击队的秘密""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那段悲壮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人民群众的倾力支持,没有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就不可能有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是人民, 用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党的铜墙铁壁;是人民,用他们对党的信仰和忠诚,为党的事业奠定了强大的基石。 同样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有多少革命战士舍小家顾大家为了革命为了人民群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啊。澎湃自毁田契投身革命,领导农民运动,慷慨赴义救人民于水火之中;60 年前番禺植地庄游击队为了保护群众财产安全与敌军正面交锋,15 个人突围只有一个人活下来,牺牲了 48 名游击队员但人民群众都毫发无伤;陈铁军出生富家却毅然离开家庭投身革命,第 1 页 共 7 页至死不渝践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李卡为了祖国的光明把自己一个人留在了黑暗当中""我们无法一一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但是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曾经有千千万万南粤人民,为了党的革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家业、儿女甚至生命,我们应该永远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去缅怀这些英雄,报答他们的恩情。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革命时期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革命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