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的新探索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 金成伟【摘要】: 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激发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热情,培养孩子们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美术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广博学问,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更科学准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来施行美育工作【关键词】欣赏教学 实施策略 审美素养 【正文】 在小学阶段,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涉及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美术作品。中华民族灿烂的美术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方面,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之一。了解、学习中国民族民间优秀美术作品,可以增强民族情感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欣赏伟大的民族画卷,可以召唤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了解、学习中外优秀作品,还可以培养学生崇尚文明,珍惜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观念。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激发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热情,培养孩子们创造美的能力。 可见上好美术欣赏课,培养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有较高的感受美和创造美能力的学生;使之形成完美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面素质,是每一个美术教师应尽的职责。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一、选好题材和内容是“前提”。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从而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1题材。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3、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关键”。 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