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VIP免费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_第1页
1/15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_第2页
2/15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_第3页
3/15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一、棉花苗期病害(一)症状1 立枯病棉苗立枯病在我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而且每年均可在田间出现,一般在黄河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整穴棉苗的死亡,使棉田出现缺苗断垅,是世界性的病害之一。致病菌是 Rhizoctonia solani Khün。主要症状是:幼苗出土前造成烂子和烂芽。幼苗出土以后,则在幼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发生褐色凹陷的病斑;继则向四周发展,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直到病斑扩大缢缩,切断了水分、养分供应,造成子叶垂萎,最终幼苗枯倒。发病棉苗一般在子叶上没有斑点,但有时也会在子叶中部形成不规则的棕色斑点,以后病斑破裂而穿孔。病原菌由菌丝体繁殖,菌丝体在生长初期没有颜色后期叶黄褐色,多隔膜,这是立枯病菌最易识别的特征。发病规律以低温多雨适合发病,立枯病菌侵入棉苗最适土温为 17~23℃,23℃以上其致病力逐渐下降,至 34℃棉苗即不受侵害,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2 炭疽病棉苗炭疽病在我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而且每年均可在田间出现,与立枯病相反,炭疽病一般在长江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棉苗生育延迟,是世界性的病害之一。致病菌是 Colletotuichum gossypii Southw,主要为害幼茎和子叶,但在后期也是叶斑和棉铃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当棉籽开始萌发后,病菌即可入侵,常使棉籽在土中呈水渍状腐烂;或幼苗出土后,先在幼茎的基部发生紫红色纵裂条痕,以后扩大成皱缩状红褐色梭形病斑,稍凹陷,严重时皮层腐烂,幼苗枯萎。炭疽病常在子叶的边缘形成半圆形的褐色病斑,病斑的边缘红褐色,干燥情况下病斑受到抑制,边缘呈紫红色,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叶缘常因病破裂。病原菌一般营无性繁殖,有性时代很少见到。病斑表面常产生红褐色粘物质,为病菌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孢子椭圆形,有时稍弯曲,无色,两端略圆或一端稍尖。种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病菌主要以粉孢子在棉籽短绒上越冬;此外,病菌还可随染病的茎、叶及棉铃病害等落入土中,使田间土壤带菌,雨水飞溅,使病菌污染棉铃,从而使种子带菌;同时,存在于土壤中的病菌也能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源。该病的流行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温度与湿度,棉苗在多雨潮湿低温时最容易得病,致病适温 25~30℃,在一定湿度条件下,温度是影响该病发生严重与 否的重要因素;在温度适宜时,湿度是左右该病流行蔓延的决定因子,相对湿度在 85%以上时,该病就会加剧危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