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介质发展的变化历程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产生了信息交流的问题,承载信息的的载体和介质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从简单易失,到复杂可永久保存。可以说一部信息发展史就是人类发展史,科学技术发展史。作为一名图书管理者笔者认为有必要把这个历史了解清楚。其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甲骨文、陶瓷、口头声音、传咏诗歌时代最早的有文字记载是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那个时代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大范围信息交流的开始。那个时代在甲骨文出现以前;可能是有些甲骨文和现代汉字很类似,如“从”一个人后面跟着一个人没办法只靠观察的,那就要借助工具书了。主要靠口头语言,传唱诗歌进行交流。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后代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中国历代咏茶诗词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2.竹简、石刻、动物皮、烟或火时代竹简的出现,表明规范的文字开始出现,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现在一般说竹简。均用毛笔墨书。册的长度,如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约67.5cm),抄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约56cm),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约23cm)。有了比较正规的信息管理和传播。警报开始出现狼烟或火光。这个时代开始有了刻录在石壁上的图形和文字信息.石刻属于雕塑艺术是运用雕刻的技法在石质材料上创造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类艺术品。中国古代石刻种类繁多古代艺术家和匠师们广泛地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各种技法创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有了保存在动物皮革上的地图,文字信息。3.绸绢的时代竹简实在太笨重了;据说秦始皇看一篇奏章的竹简要用两个士兵抬进来。信息的传输介质迫切需要改革。于是有人开始用又轻又薄绸绢作为信息的载体。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但成本实在是太高昂了。便宜又轻便的载体出现势在必行。4.纸张、图片时代纸张的出现,也就是造纸术相传是由中国东汉时代的蔡伦(63-121年)所发明,但是也有考古证据说明,造纸术早就存在,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发展者。发现了造纸技术,成就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张的出现标志着信息人类社会文明大发扬的时代到来了,人类社会进入社会经验积累发扬的阶段。大量的科学技术和人类文化成果得以书本的形式开始保存;有的一直流传到今天。书画开始流行,从纸张的出现,人类描绘自然的成果得以保存。可以说如果没有纸张的出现,就没有从那时到如今的大量书法绘画大师的留存。5.无线电波、电话、电影、唱片、电视,磁盘,录音,图像,光盘现代时代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电话发明后的几十年里,围绕着电话的经营、技术等问题,大量的专利被请,Strowger的“自动拨号系统”减少了人工接线带来的种种问题,干电池的应用缩小了电话的体积,装载线圈的应用减少了长距离传输的信号损失。1906年,LeeDe发明了电子试管,它的扩音功能领导了电话服务的方向。后来贝尔电话实验室据此制成了电子三极管,这项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15年1月25日,第一条跨区电话线在纽约和旧金山之间开通。它使用了2500吨铜丝,13万根电线杆和无数的装载线圈,沿途使用了3部真空管扩音机来加强信号。1948年7月1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发明了晶体管。这不仅仅对于电话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其后几十年里,又有大量新技术出现,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至于电影、唱片、电视,磁盘,录音,图像,大家耳熟能详;这里就不细述。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