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角、分》教学设计【课题】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科书第66-67页。【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认识人民币,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例1首先通过商店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在购物活动中教学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想1角等于几分。在例2中通过换钱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换钱和模拟购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初步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3)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2.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谈话、教师课件出示商场情境图、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2)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在数学活动中,用数学的乐趣及与他人合作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2)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课堂上以课件、实物人民币来展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练,以“购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设计思路】谈话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自主探索,构建新知—创建购物情景,巩固新知—总结延伸。【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故事导入。(略)刚好今天老师也要去商店买点东西,我也带了一些钱,你们来看看,你们认识这些钱吗?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说出钱的面值后,教师问:看看谁能从这些钱中找到一个相同的图案。(学生说,老师通过课件着重标出钱上面的“国徽”。)对,国徽代表着国家,是民族的象征。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就应该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而钱币上也出现了国徽,因此我们也要爱惜我们的钱,不在钱币上乱涂乱画,这也是爱国的一种表现,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老师的这些钱好乱,同学们能帮我分一分吗?这样我们出去买东西方便一些,也不会付错。二、分一分1.按材质不同来分两个钱包,你会怎么分?学生分,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2.按单位来分三个钱包,你会怎么分?学生分,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分?板书:元、角、分三.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1)师:好了,钱也分好了,我们一起去买东西,老师想买点文具,我们先去文具专柜看看,你们看有三个小朋友也在柜台前,好像有个小朋友遇到了一点困难,同学们来帮帮他。(2)提问:她去买什么?笔记本1元钱?他怎样买的?(付10角可以吗?)为什么?(3)学生回答。(4)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课件演示并板书:1元=10角、1角=10分。打开课本第66页,把1元=()角1角=()分填好,齐读。四、认识5角、5分、2分的人民币。(1)我们已和1元、1角、1分都交上了好朋友,还有许多新朋友等着我们认识呢?(课件出示)(2)提问:谁来说说你又认识了哪些人民币?(3)教师出示5角人民币,问:5角就是()个1角,5个1角就可以换()个5角,小青想买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枚1分可以换1枚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