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简谈美术课堂中对学困生的“偏爱”VIP免费

简谈美术课堂中对学困生的“偏爱”_第1页
1/2
简谈美术课堂中对学困生的“偏爱”_第2页
2/2
简谈美术课堂中对学困生的“偏爱”句容市后白镇茅西小学 周龙俊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其自主参与其中,已成为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由此产生了新课程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更注重对学生个体和个性的尊重。众所周知,任何学科中都会存在学困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教学理念油然而生。作为美术教师,面对学困生学习之窘,要多给予他们一些“偏爱”,使他们乐学、爱学、有所学。这就是值得我们美术教师去尝试去总结了。(一)趣味课堂能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美术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2004 年,英国艺术家克莱尔的在上海的一节“美术课”令人至今难忘。一群孩子面对白纸,随便画想画的东西,但 5 分钟后,必须沿着围成圈的画纸顺时针走,然后停在哪张纸前,就在前一个孩子画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思路尽情挥洒。几次转圈下来,一幅画经过四五个孩子的手,摆在面前的已经是形象各异了。结束后,就连最不善于表达的学困生都饶有兴趣的介绍着:如何揣测前人的想象,如何再次表现自己的想象。这完全摒弃了“为画而学”的教育观,真正培养了每一个学生的美术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所以说,有趣味的课堂模式是让学生“乐学”的基础。尤其是学困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就容易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二)课堂“偏爱”能让他们的集中注意力,使他们“爱学”。美术课堂上,学困生表现依然是注意力分散,自制力较差。其注意力,主要是靠教师去吸引和挖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的“偏爱”他们,感染他们,使其充满信心和希望。多年来,我在美术课堂中,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学困生的画面,并抓住他们点滴“出彩”之处,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课堂正道。在教授《看谁涂得更好看》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从工具、方式方法等方面自由入手。学生初步练习时,我特意关注了学困生黄明宇的表现,边画边玩,好不专心。看其画面虽然有些脏乱,细细品味,也能感觉妙趣横生。更吸引我眼球的是,因为贪玩,黄明宇将三支水彩笔用橡皮筋固定住,做成了一个涂色机器。涂色时形成了有规律的杂色,杂而不可乱。顿时,我别具心裁的放大了他的“三笔成捆”的画法,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简谈美术课堂中对学困生的“偏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