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序》二则刘向寿梦诸樊阖闾夫差余祭余昧僚季札吴王室成员关系分角色朗读课文,用文中的动词填空。季子 剑于心季子 剑于嗣君季子 剑于墓树假如你是季子,谈谈你为什么要带剑于墓树。假如你是嗣君,你得知了季子挂剑而去的行为,你会怎么想?假如你是季子,你如何回应嗣君的质疑? 假如你是刘向,谈谈你为什么这样改编?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史记 · 吴太伯世家》作业: 《宋人有得玉者》也是刘向整理加工历史资料的创作成果。据考证,其中至少涉及了《左传 · 襄公十五年》和《吕氏春秋 ·异宝》两个文本。 假如你是刘向,谈谈你的创作心路。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琢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 · 襄公十五年》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吕氏春秋 · 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