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依法执教 从本章开始,至第十五章的内容,我们主要讲述和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的行为准则,也称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等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和判断教师行为的是非、善恶的准绳。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全国教育总工会于 1997 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讲授第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第一节 依法执教及其意义 中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大国,法制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目标之一。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教育事业,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依法执教的涵义 所谓依法执教,就要要求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长期稳定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国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一部关于教育的基本法规,它对教育的地位,教育方针,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基本制度,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学校的法律地位,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法律责任等全局性重大问题作出了基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一部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一部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从实施义务教育步骤、义务教育学制、义务教育法律关系、义务教育的管理及其体制、义务教育经费、义务教育的师资、义务教育的教学、义务教育的考核与监督以及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等九个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对我国 18 周岁以下的、人口总数 1/3 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合法权益的系列保护,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这几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是指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