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伸向远方的路、风景图片、认识各种透视现象,并在平时的绘画中加以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透视现象(特别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 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知识。 教学准备: 一组风景范画,2B 铅笔、绘画图纸等。 学具:素描用具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 欣赏 1、出示数幅图片(风景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归纳透视现象: 小结:近大远小。 2、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主点。通过主点的水平线叫视平线,通过主点的垂直线叫主点垂线,但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 3、 出示摄影风景图片 生活中除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以外,还有其他的透视现象,请结合书本上的图片,和自己的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有新的发现。 学生答(略) 师小结:同样高度的建筑或柱子,树木等都有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一条同样宽阔的马路、铁轨都有近窄远宽的透视现象,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 二、 学生练习 通过学生临摹写生作品,感受各种透视现象。在作画过程中,发现各种容易犯的错误。(在此过程中逐一纠正,避免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犯这种错误) 三、 展评作业 1、 透视现象是否合理把握。2、 线条是否流畅。3、 画面是否完整。 四、作业 找一找校园中有透视现象的场景。试着画一下,(条件允许的画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它拍下来。)为下一堂课的写生做好准备。 第 2 课时教学过程: 一、 学生汇报 1、 在校园中看到了哪些场景有各种透视现象的?请学生举例说一说。 2、 投影出示校园风景照片,和学生共同欣赏。提示在绘画的过程中应注意(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二、 教师示范 1、 根据风景照片用速写的方式画下来,注意线条的流畅性,组织线条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线条的前后,疏密等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画错,比如柱子画的侧向旁边,没有直立,前后的树画的大小对比不够等) 2、 给学生每人发一张白纸,在师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试着画一画.三、 学生练习 1、摆一组静物(立方体、苹果、衬布等)让学生运用透视画出线描图在画的过程中还...